选择分类

风雨前行的岁月里,大化历经30年变化

18-09-26
资讯动态
微信号:TWGX168

大化瑶族自治县县长韦萧强宣布“粤桂媒体大化行”活动启动

  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张宸铭代表采访团接过授旗


  改革前行三十载,今日瑶乡大变化。2018年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30周年县庆的庆祝年。9月上旬,来自粤桂两省50家主流媒体的60余名记者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围绕“脱贫攻坚、旅游发展、康养美食、城市建设、民族文化、乡村振兴”等内容开展采访活动,实地探访美丽瑶乡30年发展的新变化。


  大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是“红水河上的明珠”和南宁1小时经济圈中重要的“首府民族生态卫星城”。根据区位、资源、历史、文化、民风等因素,大化可归纳为“五区八乡”。“五区”:一是革命老区,二是少数民族地区,叁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山区,四是水电站库区,五是红水河——七百弄喀斯特(岩溶)风景名胜区;“八乡”:一是水电之乡,二是硅石矿之乡,叁是淡水养殖之乡,四是世界瑶族文化之乡,五是中国观赏石之乡,六是中国长寿之乡,七是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八是中国绿色食材之乡。


  旅游开发风生水起

  被称为“五区八乡”(“五区”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山区、水电站库区、红水河——七百弄喀斯特(岩溶)风景名胜区;“八乡”即水电之乡、硅石矿之乡、淡水养殖之乡、世界瑶族文化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中国绿色食材之乡)”的大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喀斯特地质奇观、红水河百里山水画廊、岩滩湖光山色景区、大化彩玉石、大化和岩滩两座国家级大型水电站以及浓郁的壮瑶民族风情,构成大化县“美景、美食、奇石,养心、养生、瑶乡”等资源特色。

  从2008年开始,大化把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以“康养福地·美食之乡”为发展定位,打造红水河长寿特色全域旅游。近年来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每年安排200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

  目前全县共有国家4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1个,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2处,三星级农家乐7家,旅游宾馆饭店168家,总床位5004张,旅行社及分社2家;在建3个4星级酒店、2个4A级景区、1个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2015年至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分别为96.86万人次、118.34万人次、144.46、18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8%、20%、22%;旅游总消费分别为9.84亿元、14.14亿元、18.07亿元、19.87亿元,分别增长22%、29%、27.79%,并持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天下第一弄”


  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千山万弄观景台


  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大化县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贫困人口从2010年底的20.71万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7.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3.65%降至17.64%。2018年脱贫摘帽指导性计划为18个村15611人。最大亮点是大化成功打造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示范项目。大化累计投入30亿元,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民族新城、拿银、古江等等16个县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区),形成了以县城安置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各乡镇安置点建设的梯度开发格局。全县计划搬迁9738户47871人,让贫困群众“出山、入镇、进城”,改变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已有2768户12728人从深山里搬到县城居住,成为了“新市民”。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被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示范项目,区、市移民搬迁工作现场会多次在大化县召开,得到上级充分肯定。


  媒体记者在采访山羊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了解扶贫产业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带来了农村的大变化,该县不断加大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实施县城区“两纵六横”主要街道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该县着力开展县庆项目建设大会战。重点加快推进生态民族新城一、二期工程和拿银、古江安置区建设,配套建设美食广场、美食步行街、休闲酒吧街等功能区,完善市政广场、医院、学校、车站、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拓展城区框架,着力将安置区打造成集“搬迁、安居、文化、就业、商业、旅游”于一体的新城区。同时,紧紧围绕民族文化、长寿文化、美食文化、奇石文化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县庆契机,配套建设了民族博物馆、奇石美食文化园、红水河水族馆等,不断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与繁荣的发展。此外,结合乡村振兴建设,该县对岩滩、都阳、北景、古河、雅龙等5个乡镇的风貌改造,打造乡镇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乡镇品位,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大化县城旧貌


  大化县城新貌


  乡村振兴举措有力

  除了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以奠定小康社会基础,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创建全国康养美食旅游目的地,呵护绿水青山生态家园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外,大化还主要通过狠抓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推动乡村振兴。

  至2017年底,该县核桃种植总面积23.79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6.0674万亩,“三特”水果5.23万亩,油茶0.52万亩,糖料蔗7.05万亩,桑园0.881万亩,肉牛出栏1.95万头,肉羊出栏2.64万头,香猪出栏3.6094万头,七百弄鸡、淡水鱼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逐步形成“三区”产业布局。在石山区重点发展七百弄鸡、大化白玉薯、山葡萄、核桃等特色种养业;在库区重点发展淡水养殖及旅游业;在城镇区重点发展新型工业、电商、旅游、三特水果等产业。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该县在巴怀农民新城建成了中国红水河流域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着力构建红水河流域电子商务中心。在该城建成线下生态食材交易中心,为扶贫产品提供展示、销售基地并搭建线上商城销售产品,拓宽扶贫产品对外展示渠道。对接了红水河流域140个商家,上架了71个商家共230多种商品。通过线上平台,促使扶贫产品获得更广范围的宣传与推广。2017年,该县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入驻电商城的广西汇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先后与雅龙、古河、六也、羌圩、大化镇、北景镇、板升乡、都阳镇8个乡镇签署签约订购8类农产品,订单总额达2000万元。



  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大化大力发展生态食材和美食产业。目前已有“大化大头鱼”、“七百弄鸡”、“七百弄羊”、“大化白玉薯”等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达2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3.93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5万多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1.05万亩。并种植“三特”水果面积达5.23万亩、糖料蔗7.05万亩。此外,拥有旱藕粉、豆类、火麻、红皮花生等一批生态农产品。2017年,该县荣获“中国绿色食材基地”称号。并被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确定为“广西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县”。




  生态特色优质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特色美食、旅游、电商的融合发展。在去年南宁·东南亚国际美食节美食大赛中,大化荣获22个奖项,成为获奖最多的县份。

  其间,采访团走进大化镇春兴生灵生态养殖场、广西大化康丰七百弄鸡育种专业合作社、大化蓝兴无公害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化电厂、大化生态民族新城农民工创业园、大化电商城、达吽美食小镇,品大化长寿美食,走七百弄八里九弯,登千山万弄观景台,入七百弄布努瑶族人家,看天下第一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喜“数”瑶乡30年巨变。






往期回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