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分类

走进江南沙井探寻城市里的古村落,感受非遗文化在时代中的传承

18-11-12
资讯动态
微信号:TWGX168

  那些被时光遗忘的绝美古村落,在烟雨斑驳淋漓的水汽弥漫中,宛若一幅幅古朴的江南水墨画卷。南宁市江南区的三津古村落,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建于邕江南岸的三津村,比起享誉国内外的乌镇,并不是一个热闹的喧嚣之地,甚至可以说是“深居闺中”。正因如此,小村里才得以完整保留了231幢明清古建筑。这里有南宁十大古寺之——犀牛庙,明初古道观——圣地观、文仙庙。以及古村落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的九个古井和众多的古巷道。凹凸有致的石路,曲曲折折的古巷道,一口口古井,偶尔飘来的一两声鸟鸣,那青砖碧瓦,雕龙画凤,简直会让你以为时间又回到了明清时代。整个三津古村落就如同文房四宝,静居山水。

  这里民风淳朴,对于老居民而言,平日里唱唱平话山歌、练练三津八音,还有和邻里们排练平话小品,日子就在这欢歌笑语中流淌,也成了沙井人最美好的生活所求。


  有句话说“不会讲平话,妄做南宁人”。平话是是啥?咱们江南区就是 " 中国平话文化之乡 "。对于大多数外地人而言,听懂平话确实有些困难,不过咱们的平话不只限于语言,还衍生出了民歌、建筑、庙宇祠堂、饮食等独具特色的文化。


  三津八音一种吹打乐组合,江南民间曲艺形式。主要用于办结婚、新居进宅、寿诞等喜事时助庆,或在春节元宵节表演。三津八音以唢呐、长号、皮鼓、小钹、中钹、小锣、沙锣、牛角等吹打器乐组成。

  师公戏的表演形式为唱、念、做、舞相结合,拿扇、手帕等都有一定的规定。一般大戏的表演程式与邕、粵剧近似,生角的表演保留了一套“尸公”入坛、仿效、“鬼儡”的传统程式,步伐、动作、调度均有独特的风格,擅长于表演谐趣活泼的乡村小戏。


  为了更好地发扬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两年来,沙井街道举办了80余次活动,给人民群众表演的舞台。当然,想学平话的朋友,不妨来到现场,说不定又多学了一门语言呢!

  持续举办的百姓小舞台大展演活动,领略沙井的人文风情。江南平话文化的文化形态涵盖生产、饮食、礼仪等多个领域,一直在江南区的平话人群体中活态传承,展现了平话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往期回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