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分类

看瑶族八仙舞,感受非遗文化传承

17-11-25
资讯动态
微信号:TWGX168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民俗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形成了特有的风俗和习俗。位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樟乡,有一种瑶族祭祀舞蹈——八仙舞,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八仙舞,是当地瑶族传统的民间舞蹈,起源于南朝,,相传在很久很以前,大樟一带的瑶族居住地有“瘟神”来祸害当地瑶民,而且村里学常有野兽伤人事件,民不聊生,村民们非常恐惧,于是请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帮助他们赶走瘟神和其他祸害,八仙经过几天几夜三百六十多过回合的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

  为了庆祝这场胜利,八仙在悠扬的山歌声中变化成各种形象和动物欣然起舞。“八仙舞”分为(狮子拜堂),(斑鸠饮水),(阄鸡),(土地公拜访四元帅),(大树翻根,滚球),(仙女下凡),(猴子在青山),(雄鹰展翅),全场共八出,每出单独成戏,有所寓意,表演时,演员们需戴神仙像面具及狗、鸟、鹰、猴等动物面具,配合锣声鼓点,模拟大树翻根、滚球、雄鹰展翅等各种场景,动作夸张,诙谐,滑稽难度较高,尤其“大树翻根、滚球”,表演时,两位演员对面立,甲将乙倒置相互抱紧,不断翻转,“滚球”起步亦与“大树翻根”相同,只是演员双方的头穿过对方跨下,呈乌龟伸头状,滚动时,身体极度卷缩,让对方双脚充分落地后才抬起自己的双脚,让人看到,总有四只脚着地,“雄鹰展翅”则是表演者用木杠顶住腹部,腾空而起,扶杠者顺时针转动木杠,越转越快,借助惯性“雄鹰”展开手足,如硕大“雄鹰”在展翅翱翔,表现了瑶族人民不怕艰难险阻,奋勇搏击的大无畏精神。

  “八仙舞”有瑶族宗教信仰活动成分,跳八仙舞祈求神灵庇护,保护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同时,八仙舞集体育、健身、技艺、杂耍、娱乐为一体,表演风格独特,舞蹈动作夸张,形象生动,内容健康,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常常受邀到周边地区表演和参加县里重大节庆日展演,曾分别于1984年1月和1985年作为柳州地区代表项目到百色、河池参加自治区在那里举办的第二届、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二次都获得二等奖,其中“雄鹰展翅”获得过单项一等奖,“八仙舞”作为一种瑶族文化,它给瑶族信众提供出一系列的估价人类行为的范畴和标准,对体地区、本民族研究尤其重要,它集成了瑶族人民的艺术结晶,充分体现了大瑶山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特征,对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外出打工的青年较多,跳“八仙舞“的人员极不稳定,能够全面表演八仙舞的民间艺人为数不多,已濒临人才断层的危险。再且“八仙舞”始终处于自娱自演的阶段,没有造血功能,对其自身发展和成长极为不利,“八仙舞”的存续状况不容乐观。

  “八仙舞”作为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县、乡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组成由文化主管领导为组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组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八仙舞”保护提高保障,调拨专项经费给“八仙舞”表演队予适当补贴,鼓励他们收徒授艺,培养“八仙舞”接班人,邀请“八仙舞”表演队参加县、乡举办的展演活动,借此弘扬瑶族文化传统,扩大八仙舞在社会上的影响。(梁 义)









往期回顾
返回顶部